計畫緣起
原先,這只是一門國立體育大學的研究所選修課,課程內容包含去尼泊爾爬山,以及下山後去服務當地窮困社區。透過浸聯會曾敬恩牧師的牽線,知道在Akrang山上有一間小學叫作Lighting The Life English School(以下簡稱LLES)。
為了暸解當地的需要,志工寫email詢問學校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校長Shyam Thapa回信:「This year because of heavy rain and landslide broke away the main line pipe. It has been brought from far away」(今年的大雨和土石流打壞了主要的水管線,所以我們得從很遠的地方挑水回學校)。2011年,8個研究生募款為LLES蓋一個8萬公升的儲水槽;2011年8月,體育大學的研究生把這筆款項交給Shyam,同時間我們在LLES首次舉辦了為期5天的英語夏令營。
2012年,華人磐石領袖協會成立,此後,我們決定長期在LLES耕耘,幫助這個學校可以成為這個社區的祝福,從2013年開始尼泊爾的喝采計畫,期望幫助LLES和Akrang社區。
當地情況及需求
Akrang社區
當地海拔約1300公尺,全年6~9月有雨,其他時間多為旱季。人口不到1000人,多從事佃農等高度勞力的工作。許多男人為生計離鄉至外地或外國工作,長年不在家,婦女多在家照顧小孩,普遍低社經地位,距離最近城市需1.5~2小時的車程,缺乏醫療資源。
LLES(照亮生命英語小學)
缺乏儲水設備,旱季期間的儲水量難以供應學校師生;教室簡陋,鐵皮屋頂僅以石塊壓住,雨季漏水、旱季易被風吹走;全校100多名師生僅3間廁所;社區的低社經地位導致有60%的學童無法支付一年100美金的學費;學校無法收齊學費導致教師收入低於一般薪資水平,目前教師多為外地人,流動率高,目前尚缺教師3名
過去成果
該校學生人數從150人上升為176人,今年也增加七年級教育,從幼稚園到七年級,教職員15人,其中11名為教師,1名為會計及兼課老師,3名為職工。至迄志工逾170多位,服務當地孩及社區需要。
- 2011年募款建蓋8萬公升的儲水槽(2012年正式啟用)
- 2012年募款建蓋永久教室(2014年落成,命名為恩典大樓)
- 2013年起迄今固定為學童獎助學金募款並補助教師薪資
- 2014年募款添購校車、教室課桌椅、教師門窗工程及廁所增建;建立資訊教室,捐贈15台筆電、印表機及投影幕,出資架設wifi訊號接收器
- 2012~2014捐贈全校師生運動鞋、冬衣
- 2014年成立婦女職業訓練中心,2015年共17名婦女接受編織培訓並結業,幫助他們
- 2015年7月 結合台灣廠商的愛心,共捐贈190雙雨鞋給學校師生。
- 2015年8月 與馬偕護校合作,帶領潔牙團至該校服務,提供口腔衛生與牙齒診療等服務。
同時服務波卡拉一處育幼院及當地居民。 - 2015年9月 差派新一任長期志工至當地協助社區工作。
- 2016年4月 協助學校改建校長室與會計室,將原本兩處室無獨立空間重新改建。
- 2016年5月 INGO已成立,未來可連結更多當地資源與協助長期志工簽證之申請,以及期能促成當
地社區經濟發展,改善當地生活。
照亮生命英語小學(Lighting The Life English School)座落在距離臨近第二大城Pokhara約1.5小時車程的Akrang山區,海拔約1300公尺,地處偏遠。山區居民不到1000人。
2015年剛滿106歲的Dil Bahadur Gurung老爺爺,是學校的創校人,10多年前他向上帝禱告,願意奉獻他自己的地,希望上帝讓山區的孩子們可以接受教育。台灣浸信會聯會的曾敬恩牧師得知此事後便在台灣為建立小學募款。到了2005年,照亮生命英語小學落成了;即使受限於經費,只能蓋成簡陋的教室供山區的孩子們上學,那時學生只有9人,現在學校學生仍已達150人(2015年)。
目前校長為Shyam Thapa,來自Akrang相隔一座山的村莊,婚後與太太SUnita,抱著幾個月大的女兒,離開城市,千里迢迢地來到LLES。Shyam說,當年她太太看到學校的第一眼就哭了,因為看見環境的艱難與偏僻,然而他腳踏實地地開始學習經營、帶領這裡的師生,與太太共同努力走到現在,堅守在這座小小的山區學校裡。因為他們堅信,唯有教育能夠改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