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采計畫
華人磐石領袖協會的喝采計畫目前遍及三個國家,分別是尼泊爾、印度、泰國
協會成立以來從不前往一次性的服務點或進行一次性的工作。長期或短期的志工都是參與在長期社區轉化長河中的一點,匯聚成為一幅有長遠在地果效的美麗圖畫,為之喝采計劃。
「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 語出《淮南子·說林訓》
本會針對每一個個別的海外貧困社區,發展出專屬的7-10年社區轉化計畫模組,透過物質、靈性、心理及社會方面,改善當地經濟、教育、衛生或公共衛生等社區狀況。
願景:
磐石於每一個服務據點啟動社會及教育項目的同時,同步注資啟動不同經濟項目,一方面創造當地本土就業,讓青壯年可以留家發展社區,另一方面帶來收入,長遠成為社會及教育項目的經濟來源,使他們能夠自給自足,以當地樣貌獨立發展,盼望社區在不久的將來不再需要依賴外來的捐贈。
合作伙伴:
磐石嚴選海外的合作伙伴,從穩定性、服務承諾、領袖品格、服務方向多方面評估,一個沒有合適伙伴的據點就不是磐石要去的據點。
直屬人員:
縱使有了可信賴的合作伙伴,磐石仍堅持在每一個海外據點放駐本協會直屬的人員在當地,不論是當地人還是台灣人,協助監督事工,確保方向正確、進度良好。
持續關係:
磐石與當地伙伴及人員的合作關係不止於帶隊前往服務的時期,在非服務隊的期間仍然保持緊密工作關係,持續長期社區轉化計劃的推展。
尼泊爾喝采計畫
磐石的據點座落在距離第二大城Pokhara約1小時多車程的Akrang山區,海拔約1300公尺,地處偏遠。山區居民不到1000人。
源起
原先,這只是一門國立體育大學的研究所選修課,課程內容包含去尼泊爾爬山,以及下山後去服務當地窮困社區。透過浸聯會曾敬恩牧師的牽線,知道在Akrang山上有一間小學叫作Lighting The Life English School(以下簡稱LLES)。
為了暸解當地的需要,志工寫email詢問學校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校長Shyam Thapa回信:「This year because of heavy rain and landslide broke away the main line pipe. It has been brought from far away」(今年的大雨和土石流打壞了主要的水管線,所以我們得從很遠的地方挑水回學校)。2011年,8個研究生募款為LLES蓋一個8萬公升的儲水槽;2011年8月,體育大學的研究生把這筆款項交給Shyam,同時間我們在LLES首次舉辦了為期5天的英語夏令營。
社區所面對的挑戰
Akrang山區位置處偏遠地區,水源不足,經濟活動疲弱,穩定的水、電供應成了奢侈品。工作機會的缺乏令青壯年人口外流,許多家庭功能破裂。工作環境不如理想令山上學校師資難以穩定,孩童接受良好教育成為挑戰。
磐石的回應
照亮生命英語小學(Lighting The Life English School)於2005年落成了,起初受限於經費,只能蓋成以鐵皮屋遮蔽的教室,學生只有9人。本會與學校一起努力,推展一系列轉化計畫,興建儲水槽,改善水資源,降低疾病傳染;興建樓高三層的『恩典大樓』,讓孩童有寬敞明亮的永久教室可使用;出資補助教師薪資與獎助學金,降低老師流動率;進行鋪路工程,讓師生能更便利上學。學生人數至2016年底為止已達185人。
此外,成立當地非營利組織ROCK(Rising of Civic Leadership and Knowledge Association),聘用當地同工,使社區工作在地化,開展Asha婦女手工編織訓練;推展養雞計畫、咖啡田計畫,促進當地就業機會,朝著自給自足目標邁進。
未來工作集中在開辨8、9年級,以及學校宿舍的興建及完善,接待於大地震中失去家園的孤兒,給他們一個家和接受教育的機會。
尼泊爾喝采計劃發展進程 | |
2017 |
|
2016 |
|
2015 |
|
2014 |
|
2013 |
|
2012 |
|
2011 |
|
成為「照亮生命大使」
讓LLES繼續走下去
enabling LLES to continue to be a blessing
尼泊爾阿克蘭(AKRANG)山上的照亮生命英語小學(Lighting The Life English School – LLES)原本的主要資助單位因事工方向的調整,將不會繼續支持學校的經常費。華人磐石領袖協會沒有很多金錢,卻有足夠的愛去陪伴山上180多位學童成長,於是用信心踏上,承接這個擔子,由2018年第一季起負擔每年台幣120萬(約4萬美金)的經常費,讓LLES有足夠的經費運作下去。
The Lighting the Life English School (LLES) on Akrang Mountain in Nepal will be facing a shortage in funding due to direction change in the ministry which has been supporting the school. The Chinese Rock Leadership Association (CRLA), an organization which does not own a lot of resources itself, yet having enough courage out of love, would like to step out in faith, to walk and grow with the 180+ children up in the hill by committing to support the school’s US$40,000/NT$120million/HK$310,000 annual operation cost starting from first quarter in 2018.
磐石相信微小而堅定的力量、相信持續同行的價值,故推展「照亮生命大使」計劃,只要有120位「照亮生命大使」,每月捐款台幣$880 (每年$10560),每年120萬的經費就穩定下來,180多位孩子就可以繼續在LLES裡學習、成長。
CRLA believes in the value of collective and continued support from individuals, therefore promoting this“Lighting the Life Angels”project. The project aims at recruiting 120 Angels to donate US$30/NT$880/$230 per month to secure the annual operation cost for LLES, so that the 180+ children can continue to grow and learn in the school.
邀請你加入「照亮生命大使」計劃,與磐石攜手讓LLES繼續走下去。
Please join us in the“Lighting the Life Angels”project, go hand in hand with CRLA, allowing LLES to continue to be a blessing for Nepalese Children.
你的參與:
- 邀請身邊的親人朋友成為「照亮生命大使」
- 提供機會/場合分享「照亮生命大使」計劃 (學校、公司、團體、教會)
- 成為「照亮生命大使」每月捐款台幣$880/ 港幣$240/ 美金$30/ 人民幣$200
- 成為「照亮生命大使」每年捐款台幣$10560/ 港幣$2880/ 美金$360/ 人民幣$2400
- 一次性大額捐款
Your participation:
- Invite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to join the “Lighting the Life Angels” project.
- Line up opportunities for sharing the “Lighting the Life Angels” project via schools, corporations, churches, organizations.
- Become an Lighting the Life Angel and donate NT$880 / HK$240/ US$30 / RMB$200 per month.
- Become an Lighting the Life Angel and donate NT$10,560 / HK$2880/ US$360 / RMB$2400 per year.
- Make a lumpsum donation.
印度喝采計畫
印度貧富差距極大,根據調查顯示,德里地區有約52%人口,居住在水電及衛生等基本設施匱乏的貧民窟裡,而年齡在6歲以下的貧民窟兒童,66%缺乏營養,貧民窟中多數家庭所得低於貧窮線以下,也因此有七成孩童因經濟因素無法受教育或被迫中輟。
印度社會奉行階級制度,處於社會低層的人民世世代代沒有改變自身命運的資源與能力,長期處於自我價值低落心態之中,社會亦沒有給予他們工作及接受良好教育的一扇窗。貧民窟中居住了大部份是社會最底階層的印度貧民。
源起
2013年認識的印度朋友Rajesh Daniel,是Yah! Education Association(簡稱YET)的創辦人。隨著Rajesh的步伐,我們走入新德里的貧民窟,映入眼簾的是髒亂狹小的街景,每戶家庭只有三四坪生活空間,卻住了一家大小起碼五六個人。孩子們看到我們個個都投以單純又燦爛的笑容,伸出熱情的小手跟你問好,這是個應該正常上學的日子,卻看到一群群孩子圍繞著我們,比手畫腳跟我們說著印度話;街上還看到有孩子不斷舔著已經是垃圾的糖果紙;當我們造訪他們家庭時,當地人會設法拿出家中僅有且最好的款待我們這些訪客,只為了展現他們友善與歡迎…這些人是印度種姓制度社會中被遺忘且歧視的一群,或許人稱為“賤民”,然而他們其實是一群被遺落的天使。
社區所面對的挑戰
新德里市中心的貧民窟居住及衛生環境極差。好多孩子因為家裡沒錢上學,也許是12歲的年紀卻連基礎英文會話也不會,該是念書跟同學玩的年紀,卻整天無所事事,坐在地上發呆;家裡父母因為上一代的貧窮也無法受教育,相對的無法有良好就業機會,他們只能從事撿垃圾或清掃等勞力工作,婦女會拉著我們詢問是否可以提供她工作機會,因為她的先生一年只有4個月的時間,可以在結婚季節靠著打鼓表演,每天賺取折合台幣200元的收入;因為無法養活全家,常常靠著典當物品或跟高利貸借款來生活,也常常因為沒錢看醫生,延誤治療而喪失許多寶貴的生命。
青壯年失業人口多,數以千計的兒童沒上學或學習資源缺乏,一份普通的工作是奢侈品,成人小孩都活在自我形象低落及對生活失去盼望的枷鎖之中。
磐石的回應
自2014年本會正式與Yah Educational Trust Association合作,以Dwarka與Kathputli Colony(簡稱KC)兩區為主要服務據點,同年支持成立Dwarka教育中心,提供孩童課後輔導及鄰近居民聚會等多功能之用。2016年正式成立KC教育中心,以非正式學校模式提供孩童免費教育,目前每天約有60位孩童就讀。
2015年9月興建美容美髮學校Beauty School,2016年1月正式開幕,提供10位貧民婦女免費接受專業訓練,參加者皆是不識字且家境清寒之婦女,不少婦女在家備受家暴,婦女們紛紛期望透過此訓練能改變他們的未來。該計畫期望在婦女結業後,可協助媒合工作,或支持開設沙龍店。一旦婦女有工作收入,孩子可以免挨餓,甚至可以付得起學費上學。
在名為Kathputli Colony(簡稱KC)的貧民窟裡,有3000多個孩子因貧窮無法上學,當我們問孩子們未來的夢想,他們眼神發亮、爭先恐後地喊說:「醫生」、「警察」、「老師」……,然而現實卻是我們看到這些孩子每天早上都去撿垃圾販售維生或去街上乞討。
你願意伸出手來,讓他們的生命不再一樣嗎?
印度喝采計劃發展進程 | |
2020 | 1. 與暨南大學合作,首次舉辦教師增能培訓工作坊 2. 因新冠肺炎疫情,自三月起實施封城,YET發起食物銀行計畫,提供食物幫助陷入生活急難家庭 3. 七月開始解禁,教育中心開始恢復上課 |
2019 | 1. KC教育中心穩定營運 2. 與暨南大學產學合作,優化教育環境 |
2018 | 1. KC教育中心因貧民窟遭強制拆遷而搬家,重新找尋地方發展 2. 第三期美容美髮婦女技能培訓 3. 第一次派遣三個月志工 |
2017 | 1. 第一期美容美髮婦女培訓結業 2. 協助KC教育中心專業化 3. 第二期美容美髮婦女培訓開始 |
2016 | 1. 成立KC教育中心 2. 捐贈電腦作為資訊教育之用 3. 派遣英語老師進行師資培訓 |
2015 | 1. 成立美容美髮學校 2. 帶領志工舉辦英語冬夏令營 |
2014 | 1. 帶領志工舉辦第一次英語夏令營 2. 支持Dwarka教育中心,亦供教會聚會之用 |
2013 | 首次場勘合作單位YET(YAH! Educational Trust Education Association) |
目前需要 |
這六年來磐石與YET合作設立KC貧民教育中心,以非正式學校方式運作,提供貧童免費教育的機會,中心目標是作為未來孩童進入正式學校的中繼站,我們同步尋找資源協助讓孩子去公立學校讀書,但過去發現因為孩子年紀未能達到同等學歷的知識能力或者年紀太大而被拒收,造成另一個窘境,為此教育中心重新設定方向,以培養孩童同等學歷能力及感受到自己生命是有價值為核心目標,核心目標如下:
印度教育中心全年度經費需求為約台幣33萬左右,包含教育中心房租、三位全職老師薪資、專案人員勘查訪視及相關必要行政支出。 |
泰北喝采計畫
萊掌村海拔1,000~1,300公尺,距離清萊市區約1.5小時的車程。泰國北部毗鄰金三角地帶,曾經是毒品出產地區,居民多為阿卡族、傈僳族、漢族、佤族……等。與緬甸及雲南接壤造成於戰亂時期流亡境內的難民群體,至今兩三代人過去,仍然未有屬任何一國的身份,以至當地居民缺乏工作、教育機會,失去安全感及對未來的盼望。
1980年,作家柏楊所寫的《異域》一書,談到當年國共抗戰撤守至泰國北部地區的「孤軍」,在港、台等地掀起了「送炭到泰北」的活動,一時之間,許多海外華人紛紛募資在泰北地區成立了中文學校,提供華文教育,和文化的傳承。
熱潮過後,來自海外的援助減少,缺乏長遠的規劃,泰北的中文學校面臨經營困難,連帶造成教師的流動、學生減少、校舍荒廢,學習中文,有了越來越多的挑戰。
源起
2014年2月,協會派專員在泰北地區考察,到了位於清萊府的光華中文學校,那裡只有一個校長,還有不到30位的學生,跟破舊的校舍。他們用帶著濃濃的雲南腔說,因為長年申請不到經費,沒辦法修補舊教室,沒有老師,學生也開始流失,學校瀕臨快倒閉狀態,磐石於此時接管學校營運。
2014年5月,協會跟學校簽約,承諾用10年的時間幫助這個學校自立,同年決定派遣一位台灣女士擔任校長一職,也開始重新整修校園,改善學校整體環境,用心辦學,直到2016年,學生人數已成長到130位,學生人數迅速增長。協會同時希望透過學校來祝福這個社區。
社區所面對的挑戰
山上居民生活簡樸,多數勞動人口僅打零工糊口,或移動到城市找工作方能養家,然而多數居民長處於無穩定收入的狀態,年輕人亦多離家找工作。
吸食毒品、喝酒、雙親離異、隔代教育在萊掌村都是普遍現象,對孩童的成長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
磐石的回應
在泰北地區,學習中文是增加就業機會及收入的途徑之一,因此家長視中文教育為翻轉貧窮的方式。光華中文學校為當地華僑所成立,為使山區孩童也能跟都市孩童一樣有機會接受華文教育並傳承中華文化。
與此同時,與當地村長共同合作,打造彩繪村,期望成為當地具有特色地點,帶動觀光產業發展,促進經濟活動,增加就業機會。
由東隆興業股份有限公司贊助,光華中文學校的「利河伯東隆教育大樓」於2017年5月落成,為的是萊掌村的小孩有更好的環境接受華文教育以及台灣人的關愛。
清萊的山區風光明媚,孩子們努力地模仿著老師的方式說話,卻總是帶著濃濃的泰國腔和雲南腔。當年教中文的,是來自雲南的老兵們,然而隨著時空的轉換,學校經營的問題,教師的流動,讓孩子們在學中文的道路上,有了越來越多的挑戰。 即使如此,每天時間一到,就看到孩子們揹著小書包來到學校,也許聽不懂太多中文,卻還是努力學中文,希望讓自己的未來多一些機會。你願意伸出手來,讓他們有機會抓住嗎?
I am text block. Click edit button to change this tex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